(雪蘭莪‧八打靈再也)全球醫藥人員都關注慢性腎臟疾病(Chronic Kidney Disease)病例直線上升的趨勢,這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有增無減有密切的關係。其實,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驗尿,以預防腎臟出現病變。醫生建議,平常人每年至少驗尿1次,50歲以上者驗2次,慢性疾病患者則半年驗3次,因為尿液檢驗可顯示腎臟的狀況。

衛生部腎臟服務科主任拿督羅茲娜(Dato Dr. Rozina)披露,發展中國家的收入提高,生活方式改變,結果糖尿病和肥胖者人數也跟著增多。因此,衛生部著重教育公眾如何長期預防這些慢性疾病的侵襲。

她說,預防勝於治療,預防的方法簡單,即定期驗尿、驗血和驗血壓,都可顯示腎臟的狀況。

高風險者如家族有慢性腎臟疾病患,更應該定時驗尿,以確保自己沒有患上腎臟疾病。

婦女須留意健康資訊

“這不僅可預防慢性腎臟疾病,也可預防腎臟衰竭和引發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,並減少社會和國家的經濟負擔。”

她在“世界腎臟日” 活動內容發佈會上說,一般的家庭醫生和診所都有提供驗尿、驗血及驗血壓服務,因此人們更應主動進行相關檢查,防患未然。

羅茲娜重申,衛生部舉辦的各類預防疾病活動,都鎖定婦女為主要對象。“婦女為一家人烹調,決定丈夫和孩子吃的食物。她們是一家人的健康總舵手,更要多留意健康資訊, 避免飲食不當,令丈夫和孩子發胖。肥胖是健康的絆腳石,讓慢性疾病有機可乘。”

辦活動喚醒公眾醒覺

馬來西亞腎臟協會主席陳水駿醫生說,教育是提昇公眾健康意識的鑰匙,這也是醫藥人員的職責之一。主辦單位在講座和論壇中提到的內容,包括為何腎臟和慢性疾病有密切關係、為何驗尿很重要、慢性腎臟疾病是耗神耗錢的疾病、病人何時應向腎臟專科醫生求診等。

他表示,由於缺乏研究數據,所以還無法真正顯示大馬人的腎臟健康狀況。目前,協會擁有的腎臟疾病數據都是其他國家的數據。

“隨著世界腎臟日的到來,我們藉此舉辦多項活動,希望喚醒公眾的醒覺。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留意自身的健康,這不失為良好的反應。”

建議普通人每年1次
逾50歲須驗尿2次

腎臟專科醫生吳墨龍受訪時建議,一般上,多久驗尿1次胥視個人的健康情況而定。普通人每年至少1次,50歲以上者2次。慢性疾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最好半年驗尿3次,以確保腎臟沒有病變。數據顯示,糖尿病和高血壓是造成腎臟疾病新病例節節上升的主因,達57%。

他說,腎臟每天要過濾200公升血液,這足以裝滿20個瓶子或20個圓桶,顯示腎臟的工作量繁重,因此要及早採取措施,保護腎臟功能健全。他吁請公眾踴躍參與“世界腎臟日”的活動,進一步認識腎臟,從而減少患病的機率。

他強調,腎臟病人也不要氣餒,因為目前醫藥科技發達,只要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,腎臟疾病有望獲得控制,並可如常生活。最重要的是,不要讓病況惡化。

提昇公眾健康意識
全國辦“奇妙的腎臟”

“世界腎臟日”活動籌委會主席吳墨龍醫生說,主辦單位在全國各地,如吉隆坡、雪蘭莪、檳城、砂拉越、霹靂、沙巴、森美蘭及馬六甲等的中央醫院和購物廣場舉辦各種活動,包括講座和論壇、健康展覽、健康檢查、兒童繪畫比賽、競走、健康烹飪示範及比賽等,藉此喚醒公眾關注本身的腎臟健康,及早採取預防措施。

他披露,今年的活動主題是“奇妙的腎臟” (Amazing Kidneys),而講座則由來自各醫院的腎臟專家主講,媒介語涵蓋華、英及國語。欲知活動詳情,可瀏覽網頁:www.worldkidneyday.com或www.nkf.org.com.my。

大馬腎臟基金會管理局主席吉爾醫生披露,今年1月杪,基金會推出“流動健康檢查服務”,為公眾提供血糖、血壓、腰圍、腎臟檢查等,以提昇公眾的健康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