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平甩?
平甩,即平心靜氣,輕鬆平衡的甩手方式。
平甩,即平衡無巧.腳踏實地.活絡氣血.去蕪存菁。
平甩,即平凡而深入,簡單而細緻。
平甩,即平鋪直敘,平步青雲。

「平甩」功是梅門創辦人李鳳山師父,修習中國傳統功法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精華。「平甩」功看似極平凡,但只要得法,持恆鍛鍊下去,就會變得不平凡。我們從鍛鍊中得到的不凡效果,除了學員們親身的體證外,再透過國科會的氣功科學實驗,早已獲得無數次的驗證,其實驗數據也屢次在國際上為中國人爭得一席學術地位。

平甩功與一般的功法不同。它是所有愛好修行、養生、氣功、導引術的人,都應學習的首要功法。梅門的平甩功與一般所見的甩手,有很大的不同。我們不講究完全放鬆,以自然的方式練出自己的體證,因此任何年齡層、無分男女老幼,都可以練習。

平甩功具備幾項特點
◎只需要方圓之內的鍛鍊場地,簡單易學,不會走火岔氣。
◎容易進入身心平穩的狀態,可提高學習興趣。
◎練後立即見效,倍覺可貴,可達循環、平衡、排毒與補充的效果。
◎便於養成每日練功的習慣,此為學習氣功的基本條件。
◎在修行過程中需要突破瓶頸時,平甩可助一臂之力。
◎欲達身心合一、萬法歸一,也可靠平甩來引導。
◎若想永保健康,試試天天平甩不間斷。。

如何練習平甩

每回至少甩十分鐘(約五百下),一日甩三回。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,效果更好。練完之後,慢條斯理的喝杯溫開水,更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、穩定氣機。

動作說明
1.雙腳與肩同寬,平行站立,呼吸自然。雙手舉至胸前,與地面平行,掌心
朝下。(圖A)
2.然後讓手像鐘擺似的自然往後甩,甩到哪裡算哪裡,保持放鬆,不要刻意用
力往後抬。甩到舒服的位置,利用慣性,把手甩回胸前。雙手輕鬆打直,保
持平行,五指微微舒展。(圖 B)
3.甩到第五下,手往後甩的同時雙膝微微下蹲,輕鬆的上下彈動兩次。(圖 C)
A  B  C

 

練習原則

1.腳踏實地。
2.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。
3.左右平衡。
4.手不必刻意往後甩,每次讓它自然落下來即可。平甩的特點,從一開始就養
成不取巧的態度。
5.每甩到第五下,膝蓋保持彈性,蹲兩下。
6.蹲的時候,視個人放鬆狀況,可高蹲亦可低蹲。
7.速度不要快,始終保持輕鬆,否則甩快了反而會有緊繃之感。
8.每日至少三十分鐘,以十分鐘為一個單位來緩衝初步練習時,可能產生的四
肢酸麻的現象。

練功過程中,如有任何問題,請回歸到梅門,隨時與我們連絡。並且務必要下功夫紮實的鍛鍊,切忌自己還沒弄清楚,就與他人分享,反而將彼此都耽誤了。

平甩的效果

◎ 第一個10分鐘可達到渾身循環,第二個10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,
第三個10分鐘開始調整病灶,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。

◎ 可練出韌性和彈性。

◎ 膝蓋靈活有勁、不老化。

◎ 鬆中帶沉,不會心浮氣躁;動靜合一,自然集中。

◎ 對於常年老毛病及老人病,只要用心鍛練,一招平甩即可獲得極大改善,真
可謂一通百通是也。

◎ 平甩要當「功夫」練,練到內外平衡,十指連心,便可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
。未來學習其他功法時,也更容易體會了!

(全民練氣功〉文/李鳳山
平甩功 甩出健康與幸福

其實甩手功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流行了,但是有的甩手功,女性生理期不能練;有的甩手功,孩子太小不能上手,也不能練;有的則是年紀太大,關節比較硬化的時候,也不太能練。所以,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,將甩手的方式更簡單化了。

我們的「平甩功」出自兩大系,一為達摩老祖的「易筋經」,一為張三丰祖師的太極功,主要在「平」的意境上多下功夫。「平甩功」能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,排出不潔之氣。而且基於十指連心的道理,氣血會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,使全身氣脈暢通,筋骨鬆開,使全身靈活、有彈性。這個功法學起來很簡單,而且經過持恆鍛鍊,可以改善各種身心病症。

平甩功的特點:
許多的甩手功有練習的禁忌,而且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練習。但是「平甩功」不同,它乃是經過梅門多年的體證,屬細水長流型。在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,練的時候全身放鬆,手自然擺動;但雖說是放鬆,又鬆中有動,而非完全的靜止;動中又有鬆,也非用力的動態,所以是一種很細緻的運動,而且陰陽調和、剛柔並濟。此外,練習時只要呼吸自然就好。

平甩功的反應
痠痛麻癢脹 就在排毒
剛開始練習「平甩功」,可能會出現「痠、痛、麻、癢、脹」這五種排毒效應的感受,我們稱之為「五感」。

●「痠」:平甩時,在關節、腰部、頸部、背部、手或胳臂產生痠的現象,多是因為平時累積勞累的緣故。一個人若是長期過勞或緊張,會造成元氣受損,抗體也會相對減弱。透過平甩,可以很快的把這種累積甩掉。

●「痛」:出現痛感,是因為累積太久,以致於某些部位已經全然不通或幾乎已經不通了。沒有鍛鍊的人,在一般循環下,每次氣血循環到那些不通的地方,就會自動躲開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阻礙。「礙」有兩種現象,一種是身體的堵塞,一種是心理的掛礙。身體和心理的阻礙,必須相提並論來調整,才能更見其功。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功法加上持恆的練習,就經常會有力不從心的現象。

●「麻」:麻的現象有兩種,一種是在打通的過程中,遇到原本有阻礙的地方,因為氣不斷的去通它,所以產生了痠麻的感覺,這是可喜的現象,因為如果沒有去疏通這些有阻礙的地方,它就會堵住,堵到最後,就會變痛了。另外一種則是「麻木不仁」,意思就是每次氣經過某個地方,感覺好像那裡空了一塊,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過,這種現象相當危險,因為氣血若是不能通過,就會變成瘀血,瘀血久了,就會腐壞,若碰到細菌感染,也容易變成「癌」。

●「癢」:甩手時感覺到「癢」,是因為氣到了!這種癢,是完全從裡面發展出來的癢,搔也搔不到癢處的癢,這是可喜的現象,表示功有練進去了。

●「脹」:脹的感覺通常出現在身體的末梢,這表示回流不夠好。身體若是不暢通,心就不暢通。身暢而後心暢,心暢而後身更暢,身心是相互輝映的。一般人身體出了毛病,很少能繼續保持心情愉快;情緒低落,也會造成生命力降低,抗體衰弱,免疫功能消失的現象。但是只要持恆的平甩,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現象,使得身心舒暢。

平甩功的鍛鍊
動作說明:
1.雙腳與肩同寬,平行站立。
雙手舉至胸前,與地面平行,掌心朝下。
2.兩手前後自然甩動,保持輕鬆,不要刻意用力。
3.甩到第五下時,微微屈膝一蹲,輕鬆的彈兩下。

練習原則:
1.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:不取巧、不求快、不貪功。
2.腳踏實地,呼吸自然。
3.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,微微舒指,高度不過肩。
4.身形中正,左右平衡。
5.蹲的時候,保持膝蓋彈性,視個人放鬆狀況,可高蹲亦可低蹲。
6.速度和緩,保持規律。
7.每回至少甩十分鐘(約五百下),一日甩三回。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以上,效果更好。
8.練完之後,慢慢喝杯溫開水,更有助氣血循環、氣機穩定。

平甩功的效果
●甩五百下大約十分鐘,第一個十分鐘可以達到渾身的循環,第二個十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,第三個十分鐘開始調整病灶,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。

●平甩時,因為放輕鬆,保持四平八穩,全身上下不用力,自然而然可練出韌性和彈性,體會「在有力中無力」、「在無力中有力」的意境。

●平甩的屈膝動作,非刻意負重與用力,要保持輕鬆,因此長期鍛鍊之後,膝蓋會更靈活有勁、不老化,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。

●每甩第五下蹲一蹲,鬆中帶沉,一沉到底,讓人不會心浮氣躁,也不會因為不斷地動而變得身體緊張。這個規律性,使人動靜合一,自然集中,日久漸能進入高妙的神定狀態。

● 整體來講,十指充滿而後感傳,由感傳而循環,因此,五臟六腑很容易得到滋養,甚至受損的臟腑也會得到修復。即使是年紀大的人,只要用心鍛練,就可以消除許多老毛病和老人病,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。

Q:要練多久,身體才會有明顯提升的感覺?
A:這裡面有個小學問,氣功不論好壞,只要了解其理論基礎,每個人都能夠把氣功練得很好。有句話說:「每日十分鐘,十年不得了」。不管是有沒有時間,或是自己很懶惰,只要每天能夠花十分鐘,就能夠見效。不管是運動、氣功、打拳,最重要的就是循環,循環一好,其他的緊接著就好起來了;如果循環不好,其他的都不用說了。所以能夠每天持續不斷,在個人睡眠的前後練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,保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平甩功Q&A
Q:飯後多久才可以開始練功?
A:空肚子練的效果當然是最好,尤其初學者盡量不要肚子飽飽的就練。但是,「平甩功」是一個平和的功法,練了一段時日有相當火候之後,就是吃飽了也可以練習,反而會幫助消化。平日練功掌握一個原則──有時間就練,隨時隨地都可練。

Q:「平甩功」與一般運動有什麼不同?
A:一般的運動,只運動到外在的筋骨與肌肉,不易深入五臟六腑。此外,運動時多半需要使力,全身肌肉緊繃,而非放鬆,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。「平甩功」練習時全身放鬆,因十指連心之理,很快就能氣達末梢;又因微蹲兩下,可使氣沉至腳底;再加上慣性的擺動,使氣血能夠回流五臟六腑,不但刺激到頭部,還能按摩臟腑,達到全身氣血暢通的作用。

Q:平甩的時候發現左右不平衡要怎麼辦?
A: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問題,是「筋」與「骨」的問題,要用「心」協助有障礙的一邊,以強的去遷就比較弱的那邊。一般來講,每個人的左邊跟右邊都不太一樣;有的人就是右腳比較笨,左腳比較靈活;有的人就是右手比較笨,左手比較靈活,大家差不多都有一點「半身不遂」。如果我們沒有鍛鍊,在功法上規律的去製造一個永恆的良性循環,它就會一直累積掛礙,到最後,就變成真正的半身不遂了!
[youtube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7kEvs0Ww6w]